多方聚力帮扶 照亮困境家庭希望路
在同心县豫海镇永春社区新区家园A区的一间公租房里,满墙的奖状如阳光下的花朵,见证着一个家庭的坚韧与希望。这个曾因疾病与债务陷入困境的家庭,如今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持续帮扶下,正一步步走向光明。
2019年,这个家庭遭遇重大变故。父亲确诊癌症,治疗费用让全家背上13万元债务,后来不幸去世。母亲小丽(化名)因过度悲痛患上精神三级残疾,需长期服药,月收入仅500元。三个孩子尚且年幼,家庭陷入绝境。
社区了解情况后,迅速启动帮扶机制,为小丽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,为3名子女申请每人每月120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。政策的及时落地,让这个家庭的重压得以缓解。
面对困境,孩子们早早懂事。周末,他们去菜市场帮忙搬货换取蔬菜;课堂上,他们专注听讲,课后追着老师请教。生活的艰辛没有击垮他们,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。
今年8月,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在同心县慰问困难群众,详细了解了小丽的家庭情况,并送上暖心鼓励与慰问品。随后,一场多方协力的爱心接力随即展开:社区及时为小丽提供医保用药指导;同心县残联送来了3000元帮扶资金并落实居家托养服务;燕宝基金会承诺全额资助小丽大儿子小军(化名)的大学学费;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则筹集了1000元爱心资金,并为孩子们捐赠了电脑。
“太感谢了,有这么多人帮我们,我们更要把日子过好。”小丽眼中重燃希望。小军曾经也是贪玩的少年,如今已接过父亲的责任,成了家中的“顶梁柱”。今年高考一结束,他便开始打工挣学费。整个暑假,他奔波于不同的兼职之间,皮肤晒得黝黑,却乐观地说这份收入是“通往大学的路费”。他认真规划着每一笔收入:留作大学生活费、给弟妹买文具、为母亲备药。小小年纪,已成了家中精打细算的“小管家”,脸上褪去了稚气,多了份与年龄不符的沉稳。
次子小明(化名)更是将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化为实际行动。一张旧床板就是他的书桌,一盏台灯陪他度过无数深夜。当同学们在假期玩耍、在课间嬉闹时,他始终埋头苦读。今年,他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六盘山高级中学。小女儿小花(化名)的懂事,让人既心疼又温暖。铅笔短得几乎握不住,她也舍不得丢弃;哥哥用旧的文具,她会继续使用,她的成绩也始终稳居年级排名前100。
如今,小丽的情绪日渐稳定,开始计划在国庆假期就近务工。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帮扶下,这个曾深陷困境的家庭,正用自身的努力,一寸寸拼出充满希望的未来。(刘媛)